在就开始分类你的用户群体,让每一条消息发到对的人手上。
如果你在日本、台湾、泰国等市场做营销,LINE是不可忽视的平台。但很多企业只停留在“加好友”“发消息”阶段,结果互动低、转化差。 真正能放大ROI的,是把用户分段、打上标签,做精细化运营。这篇文章就来教你怎么在LINE上玩出分层运营的高级玩法。
📌 为什么要分段标签化管理?
在社交媒体上,一刀切的群发越来越没用。不同用户活跃度不同、需求不同、互动意愿不同,你要做的就是——精准识别+分类触达。
- 🟢 有购买意向的人 → 推产品、发优惠
- 🟡 长期未互动的人 → 试试唤醒内容
- 🔴 无效/封号用户 → 直接移除
只有做了标签化管理,才知道谁该推、谁该养、谁该放弃。
🔍 如何获取用户基础信息?
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初始数据,用于后续筛选:
- 📥 用户来源(广告、表单、二维码等)
- 📍 地理位置或语言
- 📆 加好友时间与最近互动时间
- 📊 点击、回复、参加活动的记录
这些信息都是你做“用户标签画像”的基础。
🧩 标签怎么设置才科学?
标签系统不在多,而在于“能用来决策”。推荐几个高效标签逻辑:
- 🎯 兴趣标签:如“电子产品”“母婴”“宠物”等
- 📈 活跃度标签:活跃用户、沉默用户、封号待清理
- 🔁 跟进阶段标签:新用户、跟进中、已成交
- 💰 付费等级标签:潜在客户、小额订单、大客户
配合LINE官方账号或CRM系统,你可以轻松设定这些字段。
📬 实战案例:分段运营这样做
某服装跨境电商在LINE上运营日本客户,他们这么干:
- 🔍 先通过工具清洗出已注册+活跃的日本手机号
- 📌 加入好友后,根据点击过的活动链接打上“运动服爱好者”标签
- 📈 一周内未回复的,打上“沉默用户”标签,用唤醒模板触达
- 💬 有回应且未下单的,转入人工跟进池
结果消息打开率提升了58%,转化率提升了20%。
✅ 总结
不管你是B2B还是B2C,在LINE上都要跳出“发消息”的低效循环。分段 + 标签 = 高质量私域运营。现